对 volatile 的认识
在 Java 中, GC 的对象是堆空间和永久区
[toc]
回收算法
引用计数算法
- Java 不再使用
- Python,COM,ActionScript3 使用
- 性能差
- 不能解决循环引用问题
标记-清除算法
标记阶段
在标记阶段, 首先通过根节点, 标记所有从根节点开始的可达对象
清除阶段
清除所有未被标记的对象
标记-压缩算法
标记-压缩算法适合用于存活对象较多的场合, 如老年代. 它在标记-清除算法的基础上做了一些优化.
标记阶段
从根节点开始, 对所有可达对象做一次标记
压缩阶段
将所有存活对象压缩到内存一端,然后清除边界外的所有空间
复制算法
- 与标记-清除算法相比,复制算法是一种相对高效的回收方式
- 不适合存活对象较多的场合,如老年代
- 将原来的内存分为相同大小的两块,每次只是用其中一块,在垃圾回收时,将正在是用的内存中的对象复制到未使用的内存块中,之后清除正在是用的内存中的所有对象,交换两个内存的角色,完成垃圾回收
问题:
- 空间浪费,只是用了一半
是用标记清理和复制算法配置回收垃圾
- 在最上面那块大的区域产生新对象.
- 大对象不太适合在复制空间, 因为复制空间的容量是有限的, 所以需要一个大的空间做担保, 所以让老年代做担保. 这样产生的大对象直接进入老年代.
- 每一次GC, 对象的年龄就会+1, 一个对象在几次GC后仍然没有被回收, 则这个对象就是一个老年对象. 老年对象是一个长期被引用的对象, 老年对象将被放入老年代.
- 步骤1中产生的小对象, 将进入到复制空间. 原先复制空间中的新对象也将被复制到另一块复制空间
- 清空垃圾对象
一个堆分为new generation(新生代) , tenured generation(老年代)和compacting perm gen. 而new generation分为eden space,from space(有些地方称为s0和s1, 表示幸存代) , to space. eden space就是上面那种图中, 对象产生的地方. from space和to space是两块大小一样的区域, 是上图中的复制空间. new generation的可用总空间就是eden space+一块复制空间(另一块不算), 但是根据new generation的地址访问可以算出是eden space + 两块复制空间区域, 所以复制算法浪费了一部分空间.
分代思想
依据对象的存活周期进行分类, 短命对象归为新生代, 长命对象归为老年代. 根据不同代的特点, 选取合适的收集算法
- 少量对象存活, 适合复制算法
- 大量对象存活, 适合标记清理或者标记压缩
- 进入老年代的对象有两种情况:
- 新生代空间不够, 老年代做担保存放一些大对象
- 某些对象多次GC后仍然存在, 进入老年代.
老年代的大多数对象都是第2种情况, 所以老年代的对象的生命周期比较长, GC的发生也比较少, 会有大量对象存活, 所以不用复制算法, 而改为标记清理或者标记压缩.
所有的算法, 需要能够识别一个垃圾对象, 因此需要给出一个可触及性的定义
可触及性
从根节点可以触及到这个对象 可复活的 一旦所有引用被释放, 就是可复活状态 因为在finalize()中可能复活该对象 不可触及的 在finalize()后, 可能会进入不可触及状态 不可触及的对象不可能复活 可以回收 下面举个例子来说明可复活这个状态:
public class CanReliveObj{
public static CanReliveObj obj;
@Override
protected void finalize() throws Throwable{
super.finalize();
System.out.println("CanReliveObj finalize called");
obj = this;
}
@Override
public String toString(){
return "I am CanReliveObj";
}
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{
obj = new CanReliveObj();
obj = null; // 可复活
System.gc();
Thread.sleep(1000);
if (obj == null){
System.out.println("obj 是 null");
}
else{
System.out.println("obj 可用");
}
System.out.println("第二次gc");
obj = null; // 不可复活
System.gc();
Thread.sleep(1000);
if (obj == null){
System.out.println("obj 是 null");
}
else{
System.out.println("obj 可用");
}
}
}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32
33
34
35
输出:
CanReliveObj finalize called
obj 可用
第二次gc
obj 是 null
2
3
4
一般我们认为, 对象赋值null后, 对象就可以被GC了, 在上述实例中, 在finalize中, 又将obj=this, 使对象复活. 因为finalize只能调用一次, 所以第二次GC时, obj被回收. 因此对于finalize会有这样的建议:
- 经验: 避免使用finalize(), 操作不慎可能导致错误.
- finalize优先级低, 何时被调用(在GC时被调用, 何时发生GC不确定) 不确定
- 可以使用try-catch-finally来替代它
另外在之前, 我们一直在提到从根出发, 那么根是指哪些对象呢?
- 栈中引用的对象
- 方法区中静态成员或者常量引用的对象(全局对象)
- JNI方法栈中引用对象
Stop-The-World
Stop-The-World是Java中一种全局暂停的现象. 全局停顿, 所有Java代码停止, native代码可以执行, 但不能和JVM交互
多半由于GC引起, 当然Dump线程、死锁检查、堆Dump都有可能引起Stop-The-World
GC时为什么会有全局停顿? 类比在聚会时打扫房间, 聚会时很乱, 又有新的垃圾产生, 房间永远打扫不干净, 只有让大家停止活动了, 才能将房间打扫干净.
危害
- 长时间服务停止, 没有响应
- 遇到HA系统, 可能引起主备切换, 严重危害生产环境.
新生代的GC(Minor GC), 停顿时间比较短 老年代的GC(Full GC), 停顿时间可能比较长
串行收集器
串行收集器是最古老, 最稳定以及效率高的收集器 可能会产生较长的停顿, 只使用一个线程去回收 -XX:+UseSerialGC
- 新生代、老年代使用串行回收
- 新生代复制算法
- 老年代标记-压缩
并行收集器
ParNew
- -XX:+UseParNewGC(new代表新生代, 所以适用于新生代)
- 新生代并行
- 老年代串行
- Serial收集器新生代的并行版本
- 复制算法
- 多线程, 需要多核支持
- -XX:ParallelGCThreads 限制线程数量
Parallel
类似ParNew
新生代复制算法
老年代 标记-压缩
更加关注吞吐量
-XX:+UseParallelGC
使用Parallel收集器 + 老年代串行
-XX:+UseParallelOldGC
使用Parallel收集器+ 并行老年代
-XX:MaxGCPauseMills
- 最大停顿时间, 单位毫秒
- GC尽力保证回收时间不超过设定值
-XX:GCTimeRatio
- 0-100的取值范围
- 垃圾收集时间占总时间的比
- 默认99, 即最大允许1%时间做GC
这两个参数是矛盾的. 因为停顿时间和吞吐量不可能同时调优
CMS收集器
Concurrent Mark Sweep 并发标记清除
标记-清除算法
与标记-压缩相比
并发阶段会降低吞吐量
老年代收集器(新生代使用ParNew)
-XX:+UseConcMarkSweepGC
初始标记
- 根可以直接关联到的对象
- 速度快
并发标记(和用户线程一起)
- 主要标记过程, 标记全部对象
重新标记
- 由于并发标记时, 用户线程依然运行, 因此在正式清理前, 再做修正
并发清除(和用户线程一起)
- 基于标记结果, 直接清理对象
特点
尽可能降低停顿
会影响系统整体吞吐量和性能
- 比如, 在用户线程运行过程中, 分一半CPU去做GC, 系统性能在GC阶段, 反应速度就下降一半
清理不彻底
- 因为在清理阶段, 用户线程还在运行, 会产生新的垃圾, 无法清理
因为和用户线程一起运行, 不能在空间快满时再清理
- -XX:CMSInitiatingOccupancyFraction设置触发GC的阈值
- 如果不幸内存预留空间不够, 就会引起concurrent mode failure
-XX:+ UseCMSCompactAtFullCollection Full GC后, 进行一次整理
- 整理过程是独占的, 会引起停顿时间变长
-XX:+CMSFullGCsBeforeCompaction
- 设置进行几次Full GC后, 进行一次碎片整理
-XX:ParallelCMSThreads
- 设定CMS的线程数量
CMS的提出是想改善GC的停顿时间, 在GC过程中的确做到了减少GC时间, 但是同样导致产生大量内存碎片, 又需要消耗大量时间去整理碎片, 从本质上并没有改善时间.
GC 参数整理
-XX:+UseSerialGC: 在新生代和老年代使用串行收集器 -XX:SurvivorRatio: 设置eden区大小和survivior区大小的比例 -XX:NewRatio:新生代和老年代的比 -XX:+UseParNewGC: 在新生代使用并行收集器 -XX:+UseParallelGC : 新生代使用并行回收收集器 -XX:+UseParallelOldGC: 老年代使用并行回收收集器 -XX:ParallelGCThreads: 设置用于垃圾回收的线程数 -XX:+UseConcMarkSweepGC: 新生代使用并行收集器, 老年代使用CMS+串行收集器 -XX:ParallelCMSThreads: 设定CMS的线程数量 -XX:CMSInitiatingOccupancyFraction: 设置CMS收集器在老年代空间被使用多少后触发 -XX:+UseCMSCompactAtFullCollection: 设置CMS收集器在完成垃圾收集后是否要进行一次内存碎片的整理 -XX:CMSFullGCsBeforeCompaction: 设定进行多少次CMS垃圾回收后, 进行一次内存压缩 -XX:+CMSClassUnloadingEnabled: 允许对类元数据进行回收 -XX:CMSInitiatingPermOccupancyFraction: 当永久区占用率达到这一百分比时, 启动CMS回收 -XX:UseCMSInitiatingOccupancyOnly: 表示只在到达阀值的时候, 才进行CMS回收